Maya中如何使用切角炸点命令(Chamfer Vertex)?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在Maya多边形建模中编辑网格菜单下的这个【Chamfer Vertex切角顶点命令】。

它的意思就是把多边形上的一个顶点替换为一个多边形平面。

说的直接一点,就是把顶点所在的这个棱角直接给切除了。

那么平时我们也把它叫做炸点命令,就是把一个顶点炸开变为多个顶点。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描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我们先来看下基本的使用方法,我们首先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多边形立方体。我们进入点模式,选择这个棱角上的顶点,我们按住Shift键,在右侧选择【切角顶点命令】。

那么这个顶点就会炸开变为一个三角面,就相当于是这个棱角直接被切掉了。

另外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切角顶点命令,不只适用于棱角上的顶点,也同样适用于平面上的顶点。

例如我们创建一个平面,我们进入点模式,选择平面上的这个顶点,然后选择执行【切角顶点命令】。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平面上的顶点也同样可以被切开。

我们回到物体级别,那么这里,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其实这个【切角顶点命令】的叫法是不完全准确的,通俗的【炸点命令】则更贴近这两种情况下的操作。

好了,那么我们刚才讲到的是它默认状态下的操作,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炸点之后的顶点相对位置,基本都是固定的。如果我们要改变炸点之后的相对位置,我们可以进入点模式,打开【切角命令的选项设置】。

那么在这里,就有一个宽度选择,它默认的是0.25,意思就是炸开之后的顶点位置,会处于原顶点所连接的这条边的25%的距离位置。

什么意思呢?例如,现在我们把这个宽度设置为0.5,也就是50%。我们同样的还是以这个立方体另外一个棱角上的顶点为例,因为我们设置的0.5,那么炸开之后的顶点都会处于各个边中心的位置。我们选择这个顶点,点击应用来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正如我们所分析的那样,这次炸开点的位置,都会位于各自所在边中心位置。

同样的平面上也是一样操作,我们进入点模式。我们选择顶点,点击应用,同样的,炸开顶点会处于50%的距离位置,非常简单。

那么假设我们要把炸开的这个平面删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洞、开缺口。我们只要在这里,勾选这个【切角之后移除面】。

我们重新选择一个顶点,点击应用,这样炸点之后,中间的这个面就会被直接移除。

那么到这里,我们的这个【切角顶点命令】就讲完了,但是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们回到物体级别,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把这个顶点炸开之后,就会导致它相邻的这些个平面会产生五边面,而我们在建模的过程中是不允许出现这种五边面的。

所以我们就需要使用多切割工具,对炸开的平面外侧进行适当的加线。

那么这里,我们可以把炸开平面边上的这个中心点和它的对角顶点相连。

这样,就可以把五边面化解为四边面,其他的这三个面,也是同样的操作,这样这个五边面的问题就得到完美的解决了,我们按下Q键取消命令,回到物体级别。

那么于此同时,我们通过这样的加线操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的时候,还能够帮助我们在这个新的平面上更好的建立一个棱柱。我们进入点模式,按住Shift键加选新增的这几个顶点,我们使用缩放工具,统一的向外缩放围成一个圆形。

然后我们就可以选择这个面,按住Shift键,右键选择挤出面。

这样就能完美的挤出一个8条边的棱柱,非常符合我们建模的习惯。

好了,关于这个切角顶点命令就讲这么多。

喵喵动画屋
喵喵动画屋https://miaodonghua.com
一枚默默无闻的2B动画师。

留下一个答复

- 广告 -

推荐文章

Maya中如何使用曲面放样命令(Loft)?

0
今天我们来讲解一下Maya曲面菜单下的这个曲面放样(Loft)命令。那么所谓的曲面放样,就是通过曲线生成我们想要的曲面。 我们打开这个放样命令的选项设置,我们可以先重置一下参数。 例如,我们使用EP曲线工具在场景中画一条曲线,然后,我们复制一条出来。 那么假设我们要在这两条曲线之间构建出曲面,我们就可以依次选择这两条曲线,然后点击应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曲面是构建出来了,但是它的这个正反面刚好就颠倒了一个位置。 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个曲线选择的顺序问题,我们撤销回去,那么刚才我们是先选择第一根再选择第二根。 现在我们尝试先选择第二根,再选择第一根,然后重新构建。 这样我们的这个曲面就恢复正常。 那么这里,我们还要学会设置这个曲面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跨度数,假设我们要增加这两条曲线之间(V向)的跨度数。 我们就可以事先在这里设置这个截面跨度数。 也可以在曲面形成之后,在这个放样节点中修改它的截面跨度数。 那么另一个方向(U向)的这个跨度数,它和我们这两条原始曲线的跨度数是相对应的。所以最好在放样之前,就把这两条曲线的跨度数重建好。 我们先把这个曲面删除,我们选择这两条曲线,我们在曲线菜单下打开重建曲线选项。例如,这里我们把曲线的跨度数设置为10,点击应用。 然后,我们再选择这两条曲线,执行曲面放样。这样,我们的曲面(U向)的跨度数就变为了10。 至于这个V向的跨度数,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我们只要在这个放样节点中,手动调整它的截面跨度数就OK了,非常简单。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2条曲线以上的放样方法。那么这个放样方法,像我们平时在制作粒子碰撞的时候,为了节省计算量,我们就会选择在多边形的外壳上构建曲,当然这里我只是提一下,我们还是具体来看下如何操作。 我们首先还是把这个曲面删除,我们选择这两条曲线,向上复制一组。 假设我们就要通过这4条曲线构建出一个水槽样式的曲面。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依次选择这几条曲线。 然后执行放样命令,这样这个类似水槽的曲面就构建完成了。 当然如果我们要构建一个闭合的外形,我们就可以打开放样的选项设置勾选这个Close关闭。 然后我们把这个曲面删除,我们重新选择曲线,然后点击应用,这样一个封闭的曲面就构建出来了。 另外,如果我们要构建出平滑的曲面,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曲面次数设置为线性。 然后我们把这个曲面删除。我们重新选择曲线,然后点击应用,这样一个封闭的平滑曲面就构建出来了。 那么这里,这个输出几何体默认的类型是NURBS曲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多边形或者是贝塞尔曲线类型都是可以的。 那么这个曲面放样基本上也就是这些内容,我们只要弄明白了基本的放样规则,那么即便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构建情况也会得心应手。 好了,关于曲面放样命令就讲到这里。

Maya中如何使用挤出命令(Extrude)?

0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MAYA多边形建模中【编辑网格】→【Extrude】挤出命令,它所对应的快捷键是【Ctrl+E】。 例如,我们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多边形立方体,并且适当的给它增加一些细分段数。我们要做的就是:挤出中间的这个网格。 我们只要右键选择进入【面模式】,然后选择这个面,按住Shift键,右键选择挤出面。 这个时候,我们只要移动坐标轴,就可以挤出面。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个面,进行缩放或者旋转操作,都是可以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右边的通道盒中,通过参数来调节局部移动、旋转、或者缩放。 那么它挤出的中间部分,我们还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细分段数,这个就是常规的挤出操作。 那么我平时,我们可能还会去挤出一些比较复杂的形状,我们先把这个模型删除。例如,我们重新创建一个立方体,切换到到前视图中。我们使用ep曲线工具,随意的画一条曲线。 然后我们回到透视图中,我们选择立方体,按下C键,鼠标中键在曲线上滑动,我们将立方体吸附到曲线上。 现在,我们就让立方体上的这个面,沿着曲线的方向去挤出。那么这里我们需要注意:这个面的方向要和我们曲线的方向在同一方向上。 确认没问题之后,我们选择立方体上的这个面,然后按住Shift加选曲线,然后执行【挤出面】命令。 挤出成功之后,我们会看到:这个面并没有完全包裹住我们的曲线,这是因为我们挤出的这个部分,默认只细分了一段。 那么我们可以在这个小窗口中,适当的增加一些细分段数,现在这个面就能完全的包裹住我们的曲线了。 同样的,我们可以在通道盒中调节它的【扭曲】。 如果我们想要调节它的末端粗细,我们可以调节它的【锥化值】,值越大,末端就会越来越粗。 值越小,末端就会越来越细。 如果,我们要调节它局部的形态,我们可以按下4键开启线框显示。然后选择这条曲线,右键选择进入【顶点控制】。 我们只要选择曲线上对应的顶点进行移动,就能够控制它的形态。 以上就是挤出的两种使用方法。

Uvlayout 快捷键大全(精选总结)

0
ED模式"左键"旋转视图"中键"移动视图"右键"缩放视图"空格+中键"移动物体"HOME"显示局部或者完整物体,或将鼠标所指的位置设为中心点."D"将物体投放到UV模式."1"UV模式"2"ED模式"3"3D模式"C"选择切线,再次C键,标记红色为断开线段"W"取消切线取消模型切口:Shift + D取消单条切割线:W取消所有切割线:界面Edit选项中,点击【Untag Edges】,如下图 "C"选择切线,"Enter"切开物体.(只切开鼠标所停留的切线),推荐使用"C"选择切线,"Shift+S"切开物体.(切开物体上设置的所有切线)缺点:切开部分和原物体依旧是一个整体,无法单独移动切开部分。 UV模式通用"F"在物体上,按住F直接给物体进行解算,松开F停止松弛(不展成圆形,直接松弛)老版本常规结算操作:Shift + F(解算)→空格(松弛)→空格(结束松弛)新版本常规结算操作:Shift + F(解算+松弛)→→空格(结束松弛)"SHIFT+空格+F"将挤在一起的面展平,UV不会重叠在一起.(不常用)UV缝合(针对单个UV块缝合):“C”将UV切开,W键自动缝合(针对两个独立的UV块缝合):(1)不移动,直接缝合:W”标记红边,Enter键缝合(2)移动后,再缝合:“W”标记红边,“M”移动到一起,Enter键缝合 “中括号”重新布局UV到第一象限“Shift+D”把物体从UV模式投放到ED编辑模式老版本局部UV放松:X O B,常用的是O键新版本局部UV放松:X B,常用的是B键 控制UV"空格+左键"旋转物体"空格+中键"移动物体"空格+右键"缩放物体镜像放置UV鼠标指向、或者选择UV块,按键“←↑→↓” 直线UVI键选择(Ctrl + I 取消选择全部),然后F键直接重新解算(或者Shift+F)(默认选择多条边,想要选择单个边,需要在Edit中将Untag Edges改为0或者1) 移动UV点:"Ctrl+中键或右键"移动UV点打直UV边缘(针对4个拐角的UV有效):"R"键3 D模式“T”转换三种棋盘格的模式----切换数字和棋盘格“-”缩小棋盘格“+”放大棋盘格

Maya中如何开放闭合曲面(Open/Close)?

0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Maya曲面菜单下的这个开放闭合曲面选项(Open/Close)。那么说的简单直接一点,就是对曲面进行开口或者是缝合。 例如现在我在场景中先创建一根U型管道来做演示,那么这里我们采用挤出曲面的方式来构建曲面。 现在我们打开开放闭合曲面的选项设置,那么这里它有一个曲面方向的选择,它默认的是V向,也就是垂直的方向,也就是我们这个曲面模型上的截面部分。 那么很显然我们的这个截面部分是开放没有闭合的,只要我们选择模型,点击应用,那么截面就会变为闭合状态。 我们再次点击应用,那么截面就又会再次变为开口的状态。 那么这个U向和我们的V向是垂直的关系,既然V向是这个截面部分。那么很显然这个U向指的就是沿着管道的曲面部分,且我们可以看到这个U向水平方向,是完全闭合的一个状态。 我们选择U向,然后点击应用,那么这个管道上就会开出一个缺口,变为开放状态。 我们再次点击应用,那么这个缺口又会自动缝合上,变为闭合状态。 这个应该非常容易理解,另外如果我们要同时操作U向和V向,我们可以选择both两者就可以了。 我们撤销回去,我们接着来看下这个形状类型。为了看到对比效果,我们先复制出两个曲面。那么它默认的是保留形状,也就是无论我们是进行开放或者闭合曲面,我们的这个原始曲面是不会发生形状改变的。我们选择曲面,然后点击应用。 如果我们选择忽略,我们选择曲面,然后点击应用。 那么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我们的这个曲面边界部分是会发生形变的。 假设我们想要这个曲面开放或者闭合的时候,让它的过度更加的连续和平滑。我们可以选择这个融合类型,至于这个这个偏移值和插入结,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适当的修改就可以了。我们选择曲面,点击应用。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这个曲面开放闭合部分的过度,相比其他的这两个形状类型要好的多。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在执行操作之后,想要保留原始模型,只要记得勾选这个保持原始选项就OK了。 好了,关于开放闭合曲面就讲这么多。

人物跳远动画(Maya Long Jump animation)

0
https://youtu.be/pKESPibfpDA 人物跳远动画:https://youtu.be/pKESPibfpDA 人物走路循环动画:https://youtu.be/KuxyUaPvMHg 人物跑步循环动画:https://youtu.be/Wu2DUbHM-Lo 人物原地跳跃动画:https://youtu.be/LEis8Wc3p2c 人物向后转身动画:https://youtu.be/WVsaa1mSW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