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a中如何使用多边形减少命令(Reduce)?

今天我们我们来看下MAYA多边形建模中的减少命令。我们打开网格菜单,那么在这里就可以找到【Reduce】减少命令。

我们先不说它的作用,我们先观察命令前面的图标,我们就能很容易的知道:这个命令就是把网格从密集变为稀疏的一个过程。我们平时也把它叫做简化命令。

例如我们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多边形球体,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面还是比较密集的。我们选择它,点击执行减少命令。

那么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观察到:这个面突然就减少了一部分。这个就是简化命令默认值下的使用效果。

接下来我们打开它的选项设置来看一下:第一个设置Keep Original:就是保持原始的意思。说白了,也就是在执行【减少命令】的时候,保留这个原始的模型。那么刚才我们是没有勾选的,所以它是直接在原始模型上简化的。

我们撤销回去,我们先把这个【保持原始】勾选上,我们再来执行一次【减少命令】。

这次,我们可以看到:在简化之后,这个原始的模型就被保留下来了,这个就是保持原始的作用!非常简单!

下面的这个Reduction Method是减少网格的方法这么这里它提供三种方法:一种是默认的Percentage:百分比;一种是Vertex limit:顶点限制;还有最后的Triangle limit:三角形限制。

百分比下的这个值是通过设置百分比来减少多边形网格的数量。我们把这个简化的模型删除,同样的,我们以这个原始模型为例。这里为了看到简化后细节对比,我们可以启线框着色显示,这里的【保留原始】保持勾选就可以。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下:这个减少百分比在50%和90%的时候,这个简化的效果分别是怎么样的?我们选择物体对象,将其百分比设置为50,点击应用,这个就是50%的简化效果。

我们将值再设置为90,点击应用,这个就是90%的简化效果。非常的直观,容易理解!

我们将这两个简化的模型删除,我们接着来看这个顶点限制下的值:这个是用来控制输出网格的顶点数量。也就是在简化后,整个多边形网格上允许出现的,顶点的数量。假设我们来个比较夸张的,我们要把多边形的顶点数量设置为5,点击应用。我们按下4键线框显示,可以看到简化之后,网格上的顶点数量变为了5。

如果我们觉得这样不好观察,我们可以在Display显示菜单下-->Heads up display-->poly count显示多边形计数。

那么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准确的看到:点线面的个数,那么第一列是显示的是:场景中可见多边形的总计数。

而我们要看的是第二列:也就是我们当前选定的这个模型的计数。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这个模型,它的顶点的数量就是5,非常的直观。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顶点数量的问题。我们都学过:几何体最少是有4个顶点组成的,所以这里的这个顶点数量,就算我们设置为4以下的值,它依旧只能简化为4个顶点的几何体。我们可以设置为一个1来看一下,我们选择模型,点击应用。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我们设置的是1个顶点,但是简化之后的模型,它的顶点数量就只能是4。

我们把这两个简化的模型删除,我们再来看下【三角形限制】下的这个值,它是用来设置输出网格的三角形数量。说白了也就是让多边形上的每个网格都变为三角形,这个值就是用来控制这个三角形网格的数量。

假设我们把它设置为10,意思也就是:让这个模型简化为10个三角形网格组成的模型,我们点击应用来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简化后的模型,每个面都是三角形,并且在这个多边形计数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面的统计数量为10,说明我们的这个简化效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形状】下的设置:这个Preserve quads:意思就是保留四边形。那么它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为0,这个值越大,保留的四边形就越多;值越小,保留的四边形就越少。

这个Sharpness:是细节的意思,同样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这个值越大,形状细节就会保留的更多。

至于下面的这个对称类型:只有在【保留四边形】的值小于1的时候才会激活使用。那么这里默认的是none,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动对称或者平面对称。

下面的这个是对称容差:那么这个只有在开启自动或者平面对称才会被激活使用。对称容差也是0到1的范围,这个是对称平面的选择,这些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设置,没有什么难度。

然后这个Feature Preservation:是功能保留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在执行简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对应的边界优先级。我们从上到下依次为:网格边界、UV边界、颜色边界、材质边界、硬边、还有这个折痕边。

最后,高级选项下的这个是:顶点索引映射,作用就是在原始网格和输出网格的顶点之间建立关系。这个我们再后面遇到的时候,再做具体的分析讲解。

好了,今关于多边形简化命令就讲到这里。

喵喵动画屋
喵喵动画屋https://miaodonghua.com
一枚默默无闻的2B动画师。

留下一个答复

- 广告 -

推荐文章

Maya中如何使用抖动变形器(Jiggle Deformer )?

0
本次讲解:Maya变形菜单→抖动变形器(Deform→Jiggle Deformer )。 那么这个抖动变形器运用是比较广泛的。因为很多时候,只要存在运动,抖动现象也会随之产生。这里呢,我们在场景中准备了一个大肚子的模型,并且呢,我事先给它做了一个来回晃动的K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大肚子抖动起来。 那么我们的这个抖动对象的选择可以是一整个模型,也可以是物体对象上的点线面。例如,我们进入点模式,开启绘制选择模式。 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选择到抖动部位,选择好了之后,我们就可以直接执行抖动变形。那么这里呢我们不用这个点选范围的模式,我们Q键取消命令,回到物体级别。这里我们就选择这一整个的物体对象,然后执行抖动变形就OK了。 接着我们选择模型,Ctrl+A打开属性设置,我们可以看到,在它的这个节点中,多了一个抖动节点。我们先不管这些参数,我们播放来看一下。那么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个模型整体上都在抖动,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对抖动权重进行绘制。 我们打开变形菜单,然后找到这个抖动权重绘制,打开选项。 我们重置一下工具,我们先把绘制权重值设置为0,整体应用。 然后我们再把权重值设置为1,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来绘制受影响的范围。 那么绘制完成之后,为了保证更加自然的变形过渡,我们在使用这个平滑权重,整体应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多执行几次。 我们回到场景中,Q键取消命令,我们再次播放来看一下效果。那么我们看到这个效果是出来了,但是呢它的这个细节还是有很大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来调节这个抖动属性值。那么因为它的这个运动太过剧烈了,所以我们首先来调整一下这个抖动权重,我们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那么现在这个效果就比刚才好太多了。 当然,如果我们觉得这还不够,想要更加细节的调整,我们还可以调节其它的这些参数。那么这个刚度代表的是:抗变形的能力。 阻尼代表的是:给运动提供阻力。 还有下面的这个:沿法线方向的力和沿切线方向的力。 这些参数呢,基本上都是我们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并且调节起来是非常直观的,如下图,这里就不再详细的演示分析了。 另外如果我们要关闭抖动效果,我们直接在这里选择禁用就OK了。 刚度(Stiffness):抗变形能力,较高的值会减小弹性、加速抖动,较低的值会减慢抖动速度。阻尼(Damping):给运动提供阻力,较高的值将最大程度减小抖动,较低的值将增加弹性。权重绘制值:1代表完全受影响(显示为白色),0代表不受影响(显示为黑色),介于两者之间为灰色过渡效果。

Maya中如何使用切角炸点命令(Chamfer Vertex)?

0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在Maya多边形建模中编辑网格菜单下的这个【Chamfer Vertex切角顶点命令】。 它的意思就是把多边形上的一个顶点替换为一个多边形平面。 说的直接一点,就是把顶点所在的这个棱角直接给切除了。 那么平时我们也把它叫做炸点命令,就是把一个顶点炸开变为多个顶点。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描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我们先来看下基本的使用方法,我们首先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多边形立方体。我们进入点模式,选择这个棱角上的顶点,我们按住Shift键,在右侧选择【切角顶点命令】。 那么这个顶点就会炸开变为一个三角面,就相当于是这个棱角直接被切掉了。 另外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切角顶点命令,不只适用于棱角上的顶点,也同样适用于平面上的顶点。 例如我们创建一个平面,我们进入点模式,选择平面上的这个顶点,然后选择执行【切角顶点命令】。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平面上的顶点也同样可以被切开。 我们回到物体级别,那么这里,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其实这个【切角顶点命令】的叫法是不完全准确的,通俗的【炸点命令】则更贴近这两种情况下的操作。 好了,那么我们刚才讲到的是它默认状态下的操作,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炸点之后的顶点相对位置,基本都是固定的。如果我们要改变炸点之后的相对位置,我们可以进入点模式,打开【切角命令的选项设置】。 那么在这里,就有一个宽度选择,它默认的是0.25,意思就是炸开之后的顶点位置,会处于原顶点所连接的这条边的25%的距离位置。 什么意思呢?例如,现在我们把这个宽度设置为0.5,也就是50%。我们同样的还是以这个立方体另外一个棱角上的顶点为例,因为我们设置的0.5,那么炸开之后的顶点都会处于各个边中心的位置。我们选择这个顶点,点击应用来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正如我们所分析的那样,这次炸开点的位置,都会位于各自所在边中心位置。 同样的平面上也是一样操作,我们进入点模式。我们选择顶点,点击应用,同样的,炸开顶点会处于50%的距离位置,非常简单。 那么假设我们要把炸开的这个平面删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洞、开缺口。我们只要在这里,勾选这个【切角之后移除面】。 我们重新选择一个顶点,点击应用,这样炸点之后,中间的这个面就会被直接移除。 那么到这里,我们的这个【切角顶点命令】就讲完了,但是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们回到物体级别,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把这个顶点炸开之后,就会导致它相邻的这些个平面会产生五边面,而我们在建模的过程中是不允许出现这种五边面的。 所以我们就需要使用多切割工具,对炸开的平面外侧进行适当的加线。 那么这里,我们可以把炸开平面边上的这个中心点和它的对角顶点相连。 这样,就可以把五边面化解为四边面,其他的这三个面,也是同样的操作,这样这个五边面的问题就得到完美的解决了,我们按下Q键取消命令,回到物体级别。 那么于此同时,我们通过这样的加线操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的时候,还能够帮助我们在这个新的平面上更好的建立一个棱柱。我们进入点模式,按住Shift键加选新增的这几个顶点,我们使用缩放工具,统一的向外缩放围成一个圆形。 然后我们就可以选择这个面,按住Shift键,右键选择挤出面。 这样就能完美的挤出一个8条边的棱柱,非常符合我们建模的习惯。 好了,关于这个切角顶点命令就讲这么多。

Maya中如何使用平滑变形器(Delta Mush deformer)?

0
Maya装备模块→变形菜单→平滑变形器(Delta Mush deformer)。 那么关于这个功能的中文解释非常少。我只要知道它的作用:就是用来对物体对象做一个平滑变形。那么它和我们多边形中的平滑处理是有很大区别的“平滑处理呢,针对的是多边形的建模环节,而我们的这个平滑变形,则是属于变形效果”。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平滑变形器那么我们在场景中准备了一个腿部的模型。这里我们准备通过简易的绑定蒙皮的方式让她的腿部弯曲。我们进入到右视图当中,然后,我们在这个装备模块骨架菜单下,打开创建关节选项设置。 我们重置一下默认值,勾选【确定关节方向为世界方向】。 我们4键开启线框显示,我们从上往下放置关节,那么这个脚掌关节用不到,我们不用去管它,我们回车键确认。 然后我们进入到前视图当中对齐一下骨骼位置。 接着我们回到透视图当中,我们打开骨架菜单,选择创建IK手柄。 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单击根关节,再单击末尾的关节。 这样,这个IK控制手柄就创建完成了。 现在我们就把这个骨骼绑定到我们的这个腿部,我们选择根关节加选模型,然后在蒙皮菜单下,打开绑定蒙皮选项设置,这里我们我们把绑定方式更改为【热量贴图】,然后点击绑定。 好了,绑定完成后,我们选择这个IK手柄,我们移动来看一下绑定是否成功。那么这个绑定是生效了,但是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弯曲的折叠部分呢,有点变形过度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平滑变形来进行处理。 为了对比,我们先把当前的这个效果截图保存。 然后我们让腿部恢复原状,我们选择腿部在变形菜单下,执行平滑变形。 然后我们再次选择IK手柄,我们向上移动和前面差不多相同的距离。那么现在,这个对比效果就出来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施加了平滑变形的腿部模型,它的弯曲部分看起来要比这个直接弯曲的效果更加的自然平滑。 那么至于更加细节的调整,我们可以选择腿部,然后在右侧展开它的平滑变形节点,这里我们修改封套值,一样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变形前后的效果。 然后比较重要的就是这个平滑迭代,那么说白了就是平滑效果重复的次数。重复的次数越多,平滑的效果自然就越好。 然后下面的属性,分别为平滑步长,向内约束和向外约束,还有这个权重距离,我们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节。 那么关于这个平滑变形,主要就是这些内容。而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绑定了蒙皮的模型上,我们在执行平滑变形之前一定要保证这个模型是在绑定蒙皮时候的状态。就像我们的人物模型,默认是在T字型下进行绑定的。所以以后,我们在对人物进行平滑变形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在T字型的状态下执行平滑变形。 注意:在绑定了蒙皮的模型上执行平滑变形的时候,要保证模型处于绑定时的原始状态,例如人体T字型。

Maya中如何使用多边形布尔(Booleans)?

0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Maya多边形建模中的布尔运算命令。那么什么是布尔运算呢?布尔运算就是:并集、差集、交集的运算。那么在Maya当中,它的作用:就是通过布尔运算来修剪我们多边形来生成更加复杂的形状。 我们打开网格菜单,我们可以在这个合并栏目下,看到这个布尔运算菜单。那么在这里面,就包含了并集运算、差集运算以及交集运算。 下面我们依次来看下这几个命令在默认设置下如何去使用。首先来看下第一个Union:并集运算。并集运算就是将两个多边形对象拼合到一起,并将他们相交的部分移除。例如,我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多边形立方体,然后再创建一个多边形圆柱,我们适当的调整,让它穿插到这个立方体当中。 我们先把网格关闭,假设,我们需要把这个立方体和圆柱体拼合到一起。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开启线框显示和半透明显示,我们选择这两个多边形,点击执行并集运算。 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物体拼合到一起的同时,中间相交的部分也会被移除。而相交边界的部分则会自动加线,将两个物体缝合成为一个新的多边形对象,这个就是布尔运算中的并集运算。 我们使用Ctrl+Z将多边形恢复原状,我们来看下第二个Difference:差集运算。差集运算也叫相减运算,那么这里我们只要牢记:在这个差集运算模式下,被移除的部分永远是这两个物体对象的相交的部分以及【最后加选】的物体对象本身。 可能这样说还是很难理解,同样的我们还是通过实例来了解一下。例如:我们选取立方体,按住Shift键【加选】圆柱体。那么在这里,被移除的部分:就是【相交部分】,和【最后加选】的这个圆柱体本身。 我们点击执行差集运算,我们可以看到:结果和我们想的一样。他们两者之间,相交的部分被移除的同时,圆柱体本身也被移除了。 我们将多边形恢复原状,我们刚才演示的是:先选择立方体,最后加选圆柱体。 那么这次,我们反过来先选择圆柱,最后加选立方体,我们依旧来看下了,这个结论是不是也同样成立。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提前得出结论:被移除的部分:就是【相交部分】和【最后加选】的立方体本身。 我们点击执行差集运算,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运算结果和我们事先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这个相交部分被移除的同时,立方体本身也被移除了,这个就是差集运算的使用方法。 我们将多边形恢复原状,下面我们来看下最后一个Intersection:交集运算。它的作用就是保留两个多边形相交的部分。 只要随意选择这两个多边形,然后执行交集运算,就能保留相交的部分,这个非常简单。 最后,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在执行完布尔命令之后,为了防止以后出错。一定要记得选择对象, 按类型删除历史。 除此之外,假如我们在执行布尔命令的过程中,得到结果和我们想的不一样。那么一定要先对法线的方向做一个完整的检查。我们可以选择物体对象,打开显示菜单,在多边形下开启【面法线显示】。 这样,我们就能看到物体对象表面的法线,它和我们的面是垂直的关系。法线方向有没有问题,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另外,假如我们要关闭法线显示。我们只需要重新选择物体对象,再执行一遍这个【面法线显示】命令就OK了。 好了!关于Maya的布尔运算就讲到这里。

Maya场景管理工具 - 撤销操作/重做最后一次撤销操作

0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maya的场景管理工具。maya的场景管理工具总共有三个:分别是创建场景,打开场景,保存当前场景。 至于后面的这两个分别是撤销上一次操作,重做最后一次撤销操作。 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讲解一下第一个:创建新场景,他的作用是用于创建新场景。它所对应的是File文件菜单下的New scene菜单命令。后面有它对应的快捷键Ctrl+N。 第二个:打开场景,它的作用是用于打开场景文件。它所对应的是File文件菜单下的Open scene菜单命令。后面有它对应的快捷键Ctrl+O。 第三个:保存当前场景,它的作用是用于保存场景文件。它所对应的是File文件菜单下的Save scene菜单命令。后面有它对应的快捷键Ctrl+S。 最后我们再来重点说一下这个这两个撤销命令有什么区别?首先我们在当前场景中创建一个多边形球体。 我们对其只执行放大操作,那么这个放大的操作就是上一次操作。 我们只要点击这个【撤销上一次操作】,这个多边形球体就会回到小的时候。 假如我们现在我们在执行撤销后,后悔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重做最后一次撤销操作】命令。我们点击它,这个多边形球体,就会回到放大时候的状态。 这里我们只要记住【撤销上一次操作】:我们可以撤销我们已经做过的很多次操作,在Maya中,默认的撤销次数是50次。 而这个【重做最后一次撤销操作】:说白了,就是【撤销上一次操作】的后悔药,只能执行一次。 这也就意味着,在没有执行【撤销上一次操作】前提下,这个【重做最后一次撤销操作】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好了,关于场景管理工具我们讲到这里。